X
相关链接
追寻,踏着红色的足迹 _ 媒体报道 _ 福建省广播电视局
追寻,踏着红色的足迹
来源:新福建 时间:2021-04-19 08:52 浏览量:

  从《绝命后卫师》到《绝境铸剑》,再到《绝密使命》,总策划袁锦贵和创作团队将闽西革命斗争历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创作成电视剧,被誉为“红色三绝”,既叫好又叫座。

  作为土生土长的闽西人,袁锦贵的父亲是老红军、伯父是烈士,父辈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在他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烙印。

  长征队伍中有2.6万闽西儿女,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最终抵达延安时仅剩2000多人,牺牲非常大。然而,很多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没有被记载在册,很多无名英雄已无从考证。

  “若不能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有愧于父辈。”袁锦贵决定从头做起,努力去学习影视创作,于是有了“红色三绝”。

  袁锦贵表示,策划《绝密使命》,一方面希望能够与前两部呼应起来,比较完整地再现当年中央苏区红军、游击队和革命群众的斗争故事;另一方面觉得揭秘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隐秘而伟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党史资料中的不足。

  “剧中涉及的几个问题,在党史材料中有的有所体现,但相对细小的故事过去没有得到较为完整的记载或表现。所以,我们把这些资料素材发掘整理出来,应该说也是生动地再现当年的斗争历史,为党史资料作了一个方面的补充,为党史教育提供一个鲜活的教材。”他说。

  3000公里的交通线,从哪里切入?哪些事情更鲜为人知、更能给人以启迪?袁锦贵归纳为“三小三大”——小人物大格局、小站点大风云、小故事大智慧。

  事实证明,这样的创作思路,让该剧更接地气,也让大家感觉到更可信、更可亲、更可学。

  “真实,才是最好的。”在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的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袁锦贵提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应坚持“三要”,即要有感情、要负责任、要去体验,这也是他对于“红色三绝”的感悟。

  本报记者 树红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