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依托产业优势和高校资源优势,创新人才聚集、培育、输送机制——一站式人力服务 引才育才有妙招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4-05-28 17:12

  新兴产业职业技能提升基地内,学员在体验使用封装测试设备。 

  一头连着人才,一头连着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架起了一座“桥梁”。位于厦门市火炬新科广场的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筑园引才、惠企兴业,已成为吸引、招聘、培训产业人才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创新型人才,要有一支与之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孙瑞彬表示,产业园投用两年来,已累计引进60余家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企业解决用工超2000人次。

  用活高校资源 

  “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在位于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的企业总部,厦门众拓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淑芳这样形容入驻两年来的感受。

  成立于2011年的众拓达是一家深耕鹭岛的老牌人力资源机构,入驻产业园之前已小有规模。2022年,众拓达作为首批企业迁入产业园,看中的不仅是这里优惠的政策条件,更是产业集聚带来的发展潜力。

  “火炬高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各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00多家,人才需求旺盛,引才力度也很大。”刘淑芳表示,入驻以来,产业园不仅在入驻优惠、发展支持、引才奖励等多个方面提出支持举措,还完善管理服务及配套设施,为人才和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嫁接资源、聚力赋能。在产业园的牵线搭桥下,众拓达与安费诺、友达、天马等火炬高新区企业建立了人才合作关系,累计为企业输送数百名人才。

  如今,越来越多像众拓达一样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扎根产业园,为厦门引才育才释放“磁力”。目前,产业园的服务业态涵盖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培训、劳务派遣、人事代理、人才招聘等,累计为入驻机构兑现补贴超130万元。

  “产业园也从人才供给侧发力,建立更紧密广泛的校企、校地合作,与200多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还牵线10多家企业与厦门大学、厦门东海学院、集美大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孙瑞彬介绍说。

  依托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聚集优势,产业园创新推出“一赛事、二提升、三交流”品牌活动,如举办留学人才专场招聘交流会、专场主题沙龙;开展新材料、物联网等产才专场对接会;同时链接海外创业大赛、创业成长营等赛事,为人才与企业提供展示、交流平台。

  截至目前,产业园累计举办培训活动30余场次,吸引园区企业近千人次参加,成功助力高新区企业解决用工超2000人次。

  缩短育才周期 

  流线型的外观、灵巧的机械手臂,走进产业园的新兴产业职业技能提升基地,科技感十足的工业机器人映入眼帘,现场还设有目检区、工艺仿真实训室、版图设计实训室等,仿佛置身于真正的生产车间。该基地的目的是破解“就业难”与“人才荒”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携手厦门美德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运营,创新育才模式,实现产业人才和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与传统的就业培训不同,基地重视线下实操,将课堂搬进车间,让学员掌握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技术技能,培育实用型人才。”基地负责人、厦门美德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进介绍说。

  自去年成立以来,基地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紧缺工种,为半导体芯片制造、新能源电池等行业领域培养输送人才。目前,已与士兰集科、通富微、云天半导体等本地重点芯片企业深度合作,输送500多名技术人才,并探索以“企业下单 基地接单”的形式,为企业定制化培养技术人才。

  前不久,基地又与一批芯片专家签订先进封装研发人才培养项目,计划2024年培养先进封装研发人才超300人。同时,基地积极参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人才招聘、人才输送会议,多次承接就业困难人员培训。

  “半导体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我们每年的技术人员用工量达200~300人。”厦门士兰集科微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企业自己培育人才,基地周期性培训班的形式,既能灵活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又能实实在在提升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在实际岗位中快速上手,有效缩短育才周期,节约企业成本,为企业引才育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郭文晨 文/图)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