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式科技范 战“疫”显担当
多项新成果亮相我省疫情防控科技成果推介活动
23日,2022年福建省疫情防控科技成果推介活动在福州举行,一批成熟度高、转化性强、具有一定产业化前景的疫情防控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向省内外推介。
本次活动共征集项目成果52项,成果涉及生物医药、安全消杀、智慧防疫等疫情防控全领域,组织了省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参加推介展示与对接。
强化成果转化和基础科研同等重要,我省发挥“政产学研”紧密联动机制,集中协调配置资源,全力推动科研攻关,促进疫情防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联合攻关
政产学研奏响战“疫”协奏曲
全国首套工业级电子束冷链病毒消杀设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自动化生产设备、可实现人机共存连续消杀的大功率远紫外准分子新冠病毒灭活杀菌灯……记者发现,此次参与对接的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体现了我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
每小时可生产4000个抗原检测试剂盒,良品率≥98%——这是一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自动化生产设备。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占稳介绍,今年初,在政府部门协调支持下,海西分院对接厦门宝太生物,成立了20余人的“胶体金层析试剂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将成果应用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生产。目前海西分院与厦门宝太生物已达成合作意向。
占稳说,后续海西分院将继续加大生物医药领域成组成套智能装备研发投入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投资,包括快速检测试纸类、体外给药、口服液、片剂胶囊等生物医药领域器械设备的全自动化生产线研制,助力我省医药装备领域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记者发现,本次参会的项目应用场景多,线上线下的推介也更关注项目的应用和延伸。
最快只需1秒便可对冷链物流外包装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完成消毒灭菌,消杀效率均大于99.99%……推介会上,名为“破冰者”的项目颇为引人注目。这是国内首套“工业级电子束冷链病毒消杀设备”,已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验收。
疫情暴发以来,我国进口冷链食品时常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欧阳松应教授组建科研团队,联合厦门金龙和厦门光莆电子开展科研攻关,开发了适合冷链物品表面消杀的防疫产品——“新型高效低温冷链物品消毒技术及综合保障装备”。
“去年1月5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我省冷链物流新冠病毒消杀科研攻关的指示精神,省科技厅下达研发指南。欧阳松应教授带领团队立即投入工作。项目得到了省科技厅的资助。”团队成员苏经迁副教授介绍。去年12月项目验收会后,福建师范大学与省创新研究院、厦门金龙现场签署三方合作构架协议,将拓展技术应用范围,共同推进“破冰者”产品优化升级和产业化落地。“团队正致力于拓展‘破冰者’应用场景,比如邮件快递包裹消杀、防疫物资快速消毒、医疗废弃物/废水消毒、食品消毒等多个领域。”苏经迁说。
政、产、学、研等一体化高效合作,加速了科研攻关,催生一大批应用型疫情防控科研成果。疫情暴发后,省科技厅等有关单位从政策、机制、项目、资金等入手,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疫情防控、赋能产业发展。全国首套“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机”、全国首台“超大功率深紫外LED便携消毒仪”、全球首个鼻喷新冠肺炎疫苗等一批疫情防控科技“利器”相继研发推出。
创新机制
为科技战“疫”加足马力
福建源光亚明电器有限公司先后开发出两项完全具有自主知权产权的创新紫外消毒技术,两个项目都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一系列优惠性、推动性政策出台,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推介会上,源光亚明高级副总裁郭立信告诉记者,近日,“大功率UVC无极紫外消毒系统”成果的应用开发项目“厢式智能免维护新冠病毒物表消杀紫外消毒柜的研发与应用”,获我省2022年科技厅“赛马制”应急科研攻关项目。
去年,紧扣冷链物流和疫情防控紧急需求,省科技厅在冷链物流消杀科研攻关任务中探索“赛马制”,按照“4条路线+5个项目”,推进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研制出一批冷链物流新冠病毒消杀产品。今年,我省又下达了100万元资助2022年物体表面消杀“赛马制”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一个项目让多个单位参与研发,好中择优,这种‘赛马制’和‘揭榜挂帅’制度一样,都可以通过多方有序竞争激发创新激情与活力,形成协同创新、良性竞争的有利局面。”郭立信表示。
为更加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本次推介活动现场邀请了10多家银行、投融资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参会,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福泰康极生物医学(福建)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廖宛西丁此次推介了公司与福州大学联合研发的“生物安全型核酸采样舱”项目。“产品短期内需要各方介绍和引荐销售渠道,以便于快速普及应用。”她表示,本产品现已到了量产阶段,很需要股权投资,推介会对公司来说可谓及时雨。(记者 李珂 通讯员 高凌)